林西县一刻钟 “便民生活圈”,幸福在家门口升级
在林西县,“一刻钟便民生活圈” 正悄然改变着居民的生活。王淑珍的感慨,道出了这个生活圈的温暖底色。
走进城南民族共享便民市场,占地 5000 平方米的空间内,人声鼎沸。这里不仅解决了占道经营的难题,还规划了 56 个民族特色摊位,其中 28 个为社区固定资产,每年为社区增收约 8.6 万元,反哺基层治理。居民马云福笑着说:“带孩子散步就能买到新鲜食材,这才是家门口的‘幸福圈’!”
“一刻钟”,在林西县不仅是空间尺度,更是服务温度。针对老年群体活动场所少、设施陈旧的问题,城南街道投入 35 万元改造闲置物业用房,修缮破损地面、更换棋牌桌椅 86 套,新增老年活动场所 19 处,总面积达 8652 平方米。在宏林社区的 “银发驿站”,老人们或是对弈,或是跟着专业护工进行康复训练,街道还引入声乐、舞蹈课程,让活动室变身 “老年大学”,覆盖辖区
6000 位老年人的活动需求。
老旧平房区曾是 “路不平、灯不亮、垃圾多” 的代名词。2024 年,林西县将 38 片老旧平房区改造纳入民生实事清单,硬化小巷 273 条,安装路灯 399 盏,铺设排水管网 965 米,惠及居民 3000 余户。街道利用腾退空间建成 7 处 “口袋公园”,成为邻里社交新据点。居民牛方廷感慨:“路灯亮了,心也亮了,晚上串门再不用打手电筒!”
便民生活圈的 “烟火气” 里,藏着共建共治的智慧。林西县通过 “民生小实事” 项目发动居民参与治理。学府社区将废弃门卫房改造成 “情暖驿站”,宝妈们在此开设编织工坊,作品通过电商销往全国;红星社区组建 “邻里帮帮团”,退休教师义务辅导孩子功课,电工老周免费维修家电。
2024 年以来,林西县构建了 “一心多点” 24 小时同城共享党群服务体系,并依托微信小程序 “15 分钟品质生活圈”,居民可实时查询各类便民信息。在东山生态家园社区试点建设的智慧养老中心,AI 健康监测设备为独居老人提供 24 小时安全保障,社区食堂还推出营养套餐配送服务。从便民市场到社区书屋,从平房小巷到智慧养老中心,林西县的 “一刻钟便民生活圈” 正以微小半径丈量民生幸福。正如城南街道党工委书记杨立行所言:“我们不仅要让居民生活便利,更要让每个人都能在家门口找到归属感、参与感、幸福感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