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圳盐田区探索 AI 赋能教育创新 打造基础教育数字化标杆
深圳市盐田区第六届 “美好盐田” 项目式学习成果展评活动于近期落幕,60 个精品项目集中展示了 “AI 赋能・文化传承” 的创新实践。活动吸引来自全国的 400 余名教育工作者及超 70 万人次线上观众,成为基础教育领域技术与文化融合的典范。
本次活动的三大突破尤为引人关注:其一,真实问题驱动学习重构。盐港小学的 “寻秘疍家” 项目中,学生通过走访非遗村落、运用 AI 影像技术记录渔耕智慧,将濒临失传的渔村文化转化为可交互的数字档案;乐群实验小学则借助 AI 辅助设计,让传统美食 “红烧乳鸽” 从餐桌走向数字展厅,实现文化传播的场景升级。
其二,学科融合拓展五育维度。盐田外国语小学东和分校开发的 “AI 麒麟舞姿势识别软件”,将沙头角麒麟舞这一非遗项目转化为可量化的教学工具,学生通过体感交互学习传统舞蹈,同时融入力学、美学等学科知识;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盐田山海学校则通过 AI 文生图与 3D 打印技术,复原历史街区的建筑风貌,打造 “滨海记忆之城” 的虚实融合课堂。
其三,技术迭代培育未来素养。区教科院附属永安小学推出的 “海洋小智” 导览工具,整合知识库问答与图像识别功能,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研学指导;田东中学开发的 “中英街智能导游图”,通过 AI 图像识别与双语自然语言处理技术,让百年老街变身活态历史教科书。
盐田区教育局副局长叶菲表示,该区以项目式学习为支点,构建了覆盖全学段、全学科的创新生态,累计开发近 400 个案例,其中 6 个获国际 StarT 项目全球十佳提名。未来,盐田将进一步深化 “技术 + 文化” 模式,推动学生从文化继承者转变为创新实践者,并向全国输出可复制的教育改革经验。
此次活动得到国际 StarT 项目中国区主任孙晓奎的高度评价,他认为盐田实践通过 “3SE” 模型(情境化、系统化、社会化)实现了深度学习的突破,为全球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双重参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