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 “人造太阳” 刷新稳态运行纪录 助力全球清洁能源突破
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“东方超环”(EAST)装置于近期成功实现 1 亿摄氏度等离子体稳态运行 1066 秒,再次刷新世界纪录。这一成果标志着我国在可控核聚变技术领域持续领跑全球,为 “人造太阳” 商业化应用奠定关键基础。
EAST 装置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,旨在模拟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,为人类开发无限清洁能源提供科学依据。本次突破得益于装置性能的全面升级,包括新一代钨铜偏滤器材料的应用、等离子体控制算法的优化,以及全超导磁体系统的稳定运行。
“这是人类首次在实验室环境下实现如此长时间的高温等离子体约束,对理解和控制核聚变反应具有里程碑意义。” 项目负责人表示。可控核聚变被视为 “终极能源”,其原料取自海水,反应产物清洁无污染,且能量密度远超传统能源。若技术成熟,有望彻底解决全球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问题。
当前,全球多国正加速推进核聚变研究,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(ITER)计划于 2035 年启动运行。中国作为 ITER 重要参与方,不仅通过 EAST 积累了大量实验数据,还主导了多项关键部件的研发,如超导磁体导体、偏滤器模块等,为国际合作提供了核心支撑。
未来,我国计划建设 “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”(CFETR),目标在 2035 年前实现氘氚燃烧实验。这一长期规划将推动核聚变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,为全球能源转型注入新动能。